教育资讯 常见问题 招生简章 学校大全 在线报名

聚焦融合教育:课程设计

2024-10-06 08:26:32来源:特殊学校网

编者按: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融合教育是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中获得公平、优质的教育,需要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和调整。

聚焦融合教育:课程设计

通用学习设计让融合教育阳光普照

邓猛 张玲

融合教育是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主要目标,要求“融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今天的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显著,多样化需求愈加复杂。融合教育就是基于满足所有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价值理念,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和服务。

融合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每个学习者都至关重要且同等重要,差异和多样化带给学校的不应该是压力,而应该是资源。学校应成为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地方,学生不应因残疾或个别差异而受到排斥与歧视。当前,通用学习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被认为是推进融合教育的最佳实践方式。它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框架,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宜且有效的学习支持。

厘清通用学习设计内涵

促进融合教育课程范式变革

通用学习设计是以回应学生多样性为目标的融合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技术,根据建筑学中“通用设计”理念发展而来。这一理念最早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残疾人建筑师梅斯提出,他主张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广泛适用性,将通达性、包容性融入所设计的环境或产品结构中,减少建筑设施的后期调整或特别设计,让更多的使用者以尽量少的额外支出就能享受到各种产品、公共设施以及生活环境的便利,使每个人的生活简单化,使环境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方便,减少障碍”是通用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例如,建筑设施设计的坡道入口、大而突出的指路牌、计算机上安装的语音识别系统等,都遵循通用设计理念。

在通用学习设计中,学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一种教育资源。它倡导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偏好和需求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课程与教学的重构来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通用学习设计认为,学校应该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地方,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不是学生内在能力的问题,而是学校与课堂组织的缺陷所致。

融合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通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可形成个性化的使用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用学习设计能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特别是残疾学生平等参与课程提供支持,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用学习设计意味着课程范式的转变,强调“重新设计”融合教育课程以回应每位学习者的差异与个性化需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为此,教师必须具备前瞻意识,在课程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在目标、方法、材料和评估等方面尽量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反复“修补”。

应用脑神经科学前沿理论

彰显融合教育课程多样性与通达性

通用学习设计与脑神经科学密切相关。只有在课程目标、教学材料与活动、教学评价实施等环节充分考虑学习者在视、听、说、运动、阅读、书写、注意、组织、记忆等方面的能力与表现,才能保障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能实现课程目标。脑神经科学研究认为,大脑的不同功能区反映了学习的不同方面。人脑中有三个神经网络专门负责接收和加工信息,它们分别被称为识别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每个学生在这三种认知系统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就要求课程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让不同背景、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的学生都能真正理解课程。为此,通用学习设计针对人脑的三种认知系统提出了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即为所有学习者提供适合的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不同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课程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习惯于传统的印刷文本学习;有些视力障碍学生可能倾向于以听觉或触觉进行学习;听力障碍学生可能喜欢视觉化的学习内容;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属于视觉性学习者。通用学习设计根据课堂中学生感知信息的差异特点,为所有学习者提供知觉、语言和符号以及理解方面的多元选择,例如,合作学习、多样化作业设计、结构化的呈现等,以增加课程的可理解性和通达性,减少学习障碍。

第二,多样化的内容表达方式。每个学习者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所学内容的方式。许多学生的学业问题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受到单一表达方式的限制。通用学习设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意味着学生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采用视觉化、听觉化和触觉化等非传统方式表达所学内容。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口头表达或身体展示,而不是参加标准化的测验;有读写障碍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口头言语表达,却畏惧写作。通用学习设计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特别是特殊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探索独特的、适合的表达方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使用PPT、小组制作海报、剧本、模型制作、表演或视频录音等不同的方式完成作业。

第三,多样化的学习参与方式。学生的参与水平是衡量课程设计与教学的重要标准,不同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动机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构建充满学习机会的环境,增加学生选择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通用学习设计强调“动机”在学习参与中的核心地位,了解不同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水平的差别,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支持及行为强化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水平。

通用学习设计将这三条原则贯穿于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将学生学习的阻碍降到最低,追求对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通达性”。“通达性”意味着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具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表现方式和参与方式,有利于克服“一刀切”式课程下的学习障碍和困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宜有效的学习支持。

强化以数字赋能融合课堂

激发学生参与和个性化学习

通用学习设计强调将现代数字技术渗透于课程设计的各要素之中,以数字技术的加持落实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呈现、表达与参与方式,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过将特别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充分吸纳技术力量,使得教学信息呈现从“修补式”设计走向“预防式、包容式”设计。通用学习设计与技术相结合带来更大的优势,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展示出来,如语音、图像、卡通动画、虚拟化模拟等,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与偏好。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而且极大扩展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机会。

融合教育需要通过数字与信息技术增强所有学生的信息表达、传递、接受与理解等功能,借助技术媒介和丰富的资源实现参与式学习。一方面,通用学习设计在设计之初就强调创设整体学习环境,通过将课程与科技辅具、数字化技术结合,帮助特殊学生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参与学习。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AI系统等创设仿真学习环境,可使发展性障碍儿童充分参与、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通用学习设计依托数字技术支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参与和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学习风格、情感态度的自动识别与感知,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个人特征的学习资源与方式。在线学习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数据画像,将其纳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精准定制的学习方案,打造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为特殊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持。

总之,通用学习设计以课程调整适应学生多样化特征,带动课程范式的变革,旨在改革传统的课程理念,最终指向融合教育目标。它赋予所有学生,尤其是残疾学生平等学习高质量课程的机会,通过运用脑科学理论以及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使融合教育从理想愿景变为教育现实。

如何进行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

王琦

融合教育倡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普通学校接受高质量的、满足他们独特学习需要的教育。这需要学校根据特殊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对现有的课程和教学进行调整,让特殊学生适应普通学校的课程,跟上课堂教学进度。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调整时,存在主要依靠个人经验、缺乏调整依据、调整内容和措施与特殊学生需求不符等问题,导致特殊学生课程参与程度不高,“随班混读”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提高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合理性、适宜性、针对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鉴于普通学校教师工作任务重、班级学生人数多等客观现状,为便于普通学校教师实施操作,江苏省扬州市教科院组织在部分小学和初中学校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出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的“五四三”模式。

分五个步骤实施

五个基本步骤包括:第一步是观察评估,这是实施课程与教学调整的起点,包括对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需要提供的支持领域进行教育观察评估,参与观察评估的人员主要包括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等,如有需要,学生本人也可参与其中。第二步是制订计划,包括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学期教学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个案基本情况、观察评估结果、学期学习目标、教学支持与服务等。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则需要结合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对照《扬州市义务段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指南》,对各门课程内容和教学进行调整,要求尽可能只做教学方法、支持策略的调整,不降低对特殊学生基本的学习要求。第三步是设计教学活动,倡导采用通用学习设计、差异教学策略,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情况下,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教学活动学有所获,达成学习目标,确有必要才对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第四步是依据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便于他们真正融入课程学习中。第五步是学业评估,学业评估要保证学生如实、全面地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此,学校要作出相应的评估调整,提供特别的支持。例如,为视力障碍学生提供包括放大试卷、允许学生在试卷上做标记、延长考试时间等支持,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听觉辅助、延长考试时间、提供语音转文本辅助技术等支持,未来还应逐步创造条件为其他障碍类别的学生提供学业评估调整措施。

重在调整四个环节

一是对制订计划环节进行调整,该环节要求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并对班上特殊学生所需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必须掌握、应该掌握和有所了解即可的学科知识,进而制订出适合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二是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上进行调整,要求教师依据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在通用学习设计和差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确实需要调整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并说明调整的依据;三是对实施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设计中未能预设的或预设不准确的部分及时调整内容方法、支持策略;四是在学业评估环节进行调整,目前阶段学校主要采取的是放大试卷、延长考试时间、为学生朗读试卷等简单的调整措施,也有少数学校开始尝试为轻度智障学生提供降低难度的试卷。

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淡化工具评估的原则。特殊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人。任何一个评估工具都不能全面而真实地评估出特殊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弱势领域。因此,我们主张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同伴等与特殊学生长期接触的人组成评估团队,通过教育观察的方法来分析判断特殊学生的生理状态、心理能力、学业基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与教学调整提供尽可能客观真实的评估依据。

二是遵循实施差异教学的原则。差异教学的观点源于因材施教思想,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从分析学情出发,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初铺垫、课中反馈矫正等措施,优化教学起点,设计开放的、可选择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间的差距得到适当调适。在此过程中,不应人为地给学生贴标签,应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化发展。这一价值追求与融合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并且更容易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所接受。

三是遵循合理适宜调整的原则。课程与教学的调整涉及特殊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质参与,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合理适宜调整要确保特殊学生能够与普通学生一样有效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课程与活动。教学策略的调整要充分考虑特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以及因障碍造成的学习不利因素,对特殊学生进行学业评估时,要采取合理的评估方式,以便学生能够恰当准确地展示他们的真实能力和水平。

总之,“五四三”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调整模式既让特殊学生实际参与普通学校课程的程度有了明显改善,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又提高了普通学校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接受度。这是融合教育能够在普通学校全面展开的重要基础。

江苏省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构建“蓓晓”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许敏玉 曹志坚

江苏省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以“让每一朵花儿精彩绽放”为共同愿景,遵循“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顶层建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充实完善学校“蓓晓”课程体系。

“蓓晓”课程主要包括“蓓蕾”课程(国家课程)和“晓义”课程(校本课程),而“晓义”课程又分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依据障碍类别开发拓展型课程

学校依据不同障碍类别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实际能力,量身定制特需的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

一是开设康复课程。康复课程以补偿缺陷和开发潜能为原则,设计多元化、个性化课程,满足不同障碍类别学生的需求。学校为特需学生补充“逻辑狗”“分享阅读”“通向数学”“专注力记忆力”等学能训练材料,有针对性地开展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活动。如针对口齿不清、沟通有一定障碍的学生,学校为其增加一些言语训练的课程,设计“请你跟我说”小游戏,进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矫正发音。学校为孤独症儿童开发学业补偿个别化辅导课例、游戏情景活动设计,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听障儿童有针对性地设计语言能力矫正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乐观地交流表达,融入集体和社会。

二是开设蓓晓社团课程。蓓晓社团课程主要包括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艺术休闲、体育运动等。蓓晓社团课程是支持性课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与表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例如:“绘画与手工”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锻炼精细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开拓想象力,通过作品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成功的体验;“唱游与律动”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感受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培养乐于学习新鲜事物、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校充分利用平衡步道、滑梯等全套的感统训练、平衡协调训练专业器材和蒙氏活动器材,帮助学生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感统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三是开设生活课程。特殊需要儿童最终是要回归生活融入社会的。学校根据特殊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以生活为中心的原则,设计生活课程。如“我是小小美食家”系列有包馄饨、包饺子、擀面条、煎荷包蛋等内容;“家务小能手”系列有扫地、拖地、洗碗、淘米、洗袜子、叠衣服等内容;“小小旅行家”系列有我会买票、我会乘车、我会打车、我会拍照、我会骑车等内容……学校还特别开发了“烧烤”系列主题课程,学生们通过图片、实物等认识蔬菜、肉类等,再用纸、橡皮泥等材料,通过剪、捏、画等方法制作各类“食材”,并将这些“食材”穿成一串儿,这是前期的生活模拟课程。后期,学校组织亲子活动,由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烧烤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烧烤的注意事项,培养了分享意识、劳动意识、环保意识,提高了生活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

依据学生需求开发探究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以学生需求和探究问题为主体。教师以“自然生长”为课程理念,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学习场域,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活动环境中开展学习探究,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学校开展的探究型课程丰富多样,如基于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特色,深挖身边的水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探究,确定“水的地名、水的美食、水的体育活动、水的环保、水的故事”等研究主题。学生在探究中明悟水的精神,增强了环保意识。学校还开展篮球的起源、学校篮球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篮球组织、篮球名人、篮球规则、篮球裁判手势、篮球精神等主题研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坚毅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

预约报名申请,2024-2025招生进行中~

  • *学生姓名:
  • *联系方式:
  • *主要问题:
  • 学生年龄:
  • 留言:
  • *验证码: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